--文章类别--

 医药/食品/保健   体育   生活   科学/哲史   教育   社评/民主   媒体/互联网   网页

2012年3月21日星期三

依旧奇技淫巧——全国大雾日松鼠会活动回顾

大家是去看松鼠的,不少人是去看@小姬AI 的,我是去看观众的,标题是我对我观察对象的小结。
  @游识猷 对了一眼后终于得到个提问的机会,可见坐在主持人±15°视角内果然有优势,下次活动想发言的同学注意选位啊~
  其实我没准备提问的,只是想把刚才观众没提到的东西解释一下,但毕竟是提问环节,所以最后憋出一句“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不是这样的”这么一个易于外交辞掉的问题。这个所谓提问的陈述给我带来的主要收获是因此被一位学生认出来、以及被一位互fo已久的网友认出来。现在回顾当时的笔记,我有一个真正的问题没问上来,关于转基因辅助固碳的-_-b
  如果是厦大学生社团组织这样的活动,的确没什么可挑剔的,场面搞得很华丽,气氛也很活泼。但既然是国内第一科普传媒,就得放大挑剔一番。像@小姬AI 说的那样,恭维尽量转发、批评个别私信,我觉得太小家子气了。
  ■□■□■□■□■□■□■□■□■□■□■□■□■□■□■□■□■□■□■□
  一天的活动分两场,上午讲座和下午看片,仅就此两场活动而言,不知道松鼠会的目标是什么,是否达成。笼统而言,上午可能是因为太多人没听懂,下午可能是太娱乐,反正都没什么有意义的观众提问,我也看不出观众有什么超越其原先认知的地方。当然,毕竟松鼠会还有其他许多活动,也许别的活动没这些毛病~
  上午的讲座,宣传标题是《2012逃生指南》,邀请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的史大林老师谈环境问题。填报名表的时候要求必须填几个“想要问的问题”,我是为了填表随便填的问题,忘了。现在想起来真该问的是,这题目跟内容神马关系?要不是在豆瓣上有“从生物及地球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入手,在宏大的气候变化图景下,细说海洋酸化如何影响洋流中的微小生命”这句话,我不知道只看标题和海报的人会以为这个讲座是什么内容,尤其是现场对着海报报名的人,你们在周五之前知道要来听什么吗?
  我认为观众在听讲座前做一些知识准备是个优秀的习惯,松鼠会在报名表中要求提问也是帮助培养这个习惯的好方法之一,但标题党的行为叫人家怎么做准备呢?说真的,要不是我对史大林这个名字感兴趣于是碰巧看到引号中的那句话,光看海报我一直就以为史大林不是建筑工程师就是消防队的,还一直以为这个讲座是讲怎么应对海平面上升、怎么建造抵挡海水倒灌的城市的-_-||
  PPT足够漂亮和简洁,高中知识足够看得懂听得懂,这要感谢为此作出准备的史老师等人(但可惜从微波樯上看,从观众提问看,忘记或者没学过高中知识的人不少)。我没复制课件,也只顾着环顾观众,没怎么认真听,大概回忆一下介绍的内容: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相关且目前浓度上升趋势超过气温升幅不止一点点的快,有地球环境周期的原因更有人类行为的原因,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会改变与海水、海洋生物的关系,后面有没有介绍人类该不该或者该如何在降低二氧化碳升幅还是干脆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方面施行些什么措施我真没注意听因为看微波去了-_-b(我想是没讲,对伐,@游识猷 ?)
  我还是想问这些内容跟逃生指南神马关系?好像只是告诉大家,哦,有危险,别乱动。逃生措施呢?
  从史老师开场前的举手小调查来看,大部分观众在听讲之前就知道人类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大家都想做些什么来拯救环境,听过这个讲座后有什么进展吗?或者说新生了什么动力去探索该做些什么吗?我在微波樯上看到有些人表示没听懂(可能是把高中知识忘了的家长或者文科或者小孩),很多人在聊天,饿了的,憋尿的,卖萌的,追星的,只有两个提问,没有讨论,没有争论。。。
  ■□■□■□■□■□■□■□■□■□■□■□■□■□■□■□■□■□■□■□
  下午的小姬看片会则纯粹是娱乐活动,跟科学就是生拉硬扯的关系。片子是探索频道之未来世界的第二集《Discovery Channel: Next World——Future Super Human》(在线视频链接http://www.56.com/u49/v_NjEzMjE2OTQ.html),大致介绍了目前几个合理的思路在未来能够实现的效果——人造感觉、人造器官、肢体再生、基因增寿等。
  @小岛木 : #小姬看片会这是具有科学性的娱乐节目,可以说片子比较科学性,互动问答比较娱乐性
  首先,这是对未来的猜想,虽然比起妄想来这些技术还是有实现的依据的,但片后的问答环节,从@小姬AI 上台开始介绍大家接下来可以提问就可以判断,她显然很乐见大家是处在这些技术已经便宜到可以普及的时代来进行提问,我觉得因为主持人往这方面诱导,所以大家接下来的提问就围着浅层的伦理绕圈,虽然看起来问题很分散,但其实一直绕都绕不出我发到微波樯上的那句话——穷担心——不关心怎么赚钱,一个劲儿担心有钱了乱花怎么办、有钱了钱又花光了怎么办。
  也许因为下午的片子比上午的讲座从知识量来看要求高非常多,大家没办法在技术上提出问题,只好在所谓的伦理方面扯淡,但主持人为了活跃气氛(下午的提问每次举手大概有40人而上午才10个左右),不仅不收拢问答的主题,反而一直埋汰科学家。气氛很活跃啊,大家很开心啊,@小姬AI 很兴奋啊,但看起来大家对这个视频里面以及现实的医学知识和伦理都似懂非懂,我觉得嘉宾都很尴尬很无奈,只好陪着主持人说些打趣的话——这反过来又鼓励了观众继续问这类“好”问题……
 @叶猛犸 一边夸观众问得好深刻一边偷偷地解释这不关研究的事啊本来科学家就是为了大家好的,哈哈,我看到他就想起那个对手指的扣扣表情~那位不在宣传海报上的陈老师(厦大,人机交互)干脆无语——也许整天面对机器的他平时就话少吧~~
 ■□■□■□■□■□■□■□■□■□■□■□■□■□■□■□■□■□■□■□
  这是我目前惟一一次参与松鼠会的活动,从中猜测松鼠的目标是“保持或发展科技爱好者的兴趣”,这比我原先的期待低很多,也许松鼠会偏重知识传递,可能认为近期不是讨论科学的时候,由此我猜测松鼠会的科普路线是先造星,然后让追星族自发去学习科技——比如松鼠会有些文章就写得不错。这是一个以数量抵质量的路子,爱好者的基数大了,即便是小概率也有不少人能够因为松鼠会的挑逗而真正进入科技领域,如果走这个路子,方向和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包括获奖)。
  如果不是呢?
  除了这个目标,若有其他追求,我觉得就很难通过这样的活动达到了。讲座或者影片介绍了一种东西,接下来的问答却不讨论(貌似没有形成讨论的氛围)这种东西本身,人家毕竟讲了一个小时诶,仅仅被用作话题的引子?科学与技术在观众的理解中依旧是“神奇”(神奇意味着目前尚未实现的幻想),这不就是奇技淫巧说么……
  毫无疑问这样的活动过后,参加或不参加的人对科技都是兴趣不减,但我猜想,所有的收获只能期待当中的某些人自发去阅读和学习更多的文章。好吧,我急功近利了,我应试教育了,我片面追求课后问卷了。。。
  ■□■□■□■□■□■□■□■□■□■□■□■□■□■□■□■□■□■□■□
  最后整理一下微波:
  上午:
  其实我们不害怕碳升,怕的是升速快于生物进化速度导致巨变。对吗?
  对于升温,害怕是从人类生活水平的角度,从生物存续角度没什么可怕的。我想人类目前想做出点动作就是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前提下缓解变化,并且思考利用其他生物与环境的互动。而极端环保想做的事是把人类推回原始,逆转地球冰期。
  目前是否有研究运用转基因技术增强藻类的固碳能力?这个研究是否会因为害怕引起大幅度的生态改变而面临与往海洋洒铁粉养殖藻类同样的困局?
  以上问题其实就是想问我们究竟有多少行为对于减缓碳排放增速而言是盲目的、没必要的——仅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现代社会采用的能源来自碳基生命储存下来的古代的阳光,现代生产生活要发展必然要把古代的光能投放在今天,除非弃用古生物能源,人造升温不可避免。人类的担心实在太多了,感冒都想拼命用药。现在的环境看起来有病了,也有太多人还没弄清楚疾病的生发转归就急着下猛药。逃生指南,或者治疗指南,请指南我们该做些什么,不去掺和些什么?
  下午:
  技术无利弊,关键看谁用、用哪、怎用。
  目前提问的系列问题属于穷担心——不关心怎么赚钱,一个劲儿担心有钱了乱花怎么办、有钱了钱又花光了怎么办。(这是第一名提问的童鞋@Pacino627 四连问的时候我发上樯的,“不关心怎么赚钱”是现在补的当时来不及打字)
  所有感觉输入系统最怕的不是死机,而是被黑……那个刑侦的提问(可否通过心电感应直接审讯)应该改为这个,当然在@叶猛犸  和陈老师提到所谓感应也需要加好友之后@小姬AI 说到老大哥非要插入读取也是,手机、电脑都可以被黑,电子感觉系统当然也可以。在这边我对那位刑侦的童鞋补充一下,现在也有一些试验研究通过监测脑电波来测谎或者检测感觉的技术,证明力还待肯定,不过的确是有这个可能——头皮上贴一堆电极就知道丫有没有代笔了(至于是自愿贴还是“合法”强制还是干脆就强制,这要问熊猫)~~
  既然开设了屏幕,就应该用起来啊~提问:人机互动采用的是借助神经输入还是大脑内设置跳线?比如把部分触觉跳线到枕区给盲人开发视力。视频内没看到解释
  关于人造感觉(缩略词,我自造的),我在活动结束后特地去问了陈老师,他对于刺激神经还是直接给大脑信号只知道个大概,毕竟我是从医学角度问他的(如果@小姬AI 点到我提问的话我就是要这么问,技术方面的,医学技术方面的,因为我想他们回答是不是即便在这么理想的未来世界肖式手术也是无法成功的),工科的只负责做出这种机器,至于医学怎么运用不关他的事。但正好有个年长的观众也到台前来问他关于打印器官(人造器官,细胞三维构建)的事,他问片子中的技术是不是有实验室实现了,为什么医学发展这么厉害了我们几个医院的医生看最清晰的MRI片还无法诊断一致。(我觉得他的问题就比刚才@小姬AI 点名的所有伦理问题要深刻,那些什么有了人造器官、肢体再生技术后人类会不会玩世不恭的问题有个毛深刻的,我觉得被提问的@叶猛犸 老师要是研究这玩意儿的话他都能哭出来——现代早就能输血了,谁没事儿洒血玩啊?)这个技术方面的问题没陈老师什么事,他也很无奈地说了他朋友被误诊鼻咽癌的事然后就走开了。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误会,但我不知道怎么解释,就跟那位观众(以及舞红布的斗牛哥)说这是讲未来的片子,前沿科技,有人想这么研究了但是还没实现,现在才勉强能打印血管呢。

~欢迎订阅~收藏与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0 只草泥马:

今日月相 Current Moon

@@ ~ ~ $$

Subscribe

Share/Save/Bookmark


我的寵物 My pet